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 AYX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为深入贯彻习关于足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江苏紧紧围绕体育强省建设,加快推动全省足球改革发展,今年将创设举办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联赛即将开幕之际,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彤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川先生,省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顾晔先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先生,南京市体育局一级调研员王旭宏先生,省足协秘书长符海琴女士,请他们向大家介绍联赛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韩小平。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衷心感谢记者朋友们对江苏体育事业发展和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关心和支持!足球是参与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振兴事关体育强国建设。为深入贯彻习关于足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足球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江苏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安排,我省决定举办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明天(5月10日)联赛将正式开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筹备情况。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由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省足协和省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承办。在省政府领导下,省体育局联合省足球改革发展相关部门,成立高规格联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综合协调、竞赛组织、场地器材等7个部门。省足协负责联赛竞赛组织,省体育产业集团负责赛事运营与商务开发。各设区市设立赛区委员会,全方位负责队伍组建、主场赛事承办以及安保、医疗等各项保障工作,形成“政、社、企”三方协同的专业化运营闭环。构建“政府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的立体组织架构,有利于充分激发地方办赛热情,推动足球运动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助推体育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活力,更好推动江苏足球从基础普及迈向品牌塑造,为体育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坚持“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赛制。在组队方式上,由全省13个设区市分别组建1支代表队,球队以城市命名。通过城市间的精彩角逐,激发地域认同感,让足球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凝聚民众共识的崭新载体,打造“体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全新联赛典范。在场地规划上,实现13个设区市“一城一主场”全覆盖,让足球成为彰显城市文化的崭新符号,充分点燃全民参与的热情。在赛制设计上,巧妙设置比赛悬念,常规赛采用主客场单循环赛制,淘汰赛则采用单场定胜负规则,大幅增强赛事观赏性。
为方便运动员参赛和群众观赛,原则上所有比赛均安排在周末,每周最多安排一轮比赛。根据安排,揭幕战将于明天(5月10日)下午3点在镇江市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正式打响,由镇江主场对阵扬州。13轮常规赛将于今年9月27日收官,根据积分确定前八名。淘汰赛1/4决赛拟定于10月4日开赛,半决赛拟定于10月19日举行,决赛拟定于11月2日进行。决赛胜者将荣膺冠军,负者获得亚军,第三至第八名则依据淘汰赛成绩与常规赛排名综合确定名次。此外,比赛还将评选“最佳球员”“最佳射手”“最佳守门员”“最佳教练员”“最佳球员阵容”及“优秀赛区”等奖项。
办赛期间,始终秉持“简约、安全、精彩”原则,全力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目前,已完成对主体育场的全维度评估,编制球员资格审核、赛程编排、场馆规范、纪律准则等文件,形成标准化赛事运行手册。2025年3月下旬,省体育局组织开展全省业务培训,13支球队的领队、赛区各业务条口工作人员以及比赛监督、裁判监督和裁判员等技术官员共计200余人参加。对近年来未举办过正规足球赛事的赛区,组委会点对点选派竞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实时跟进指导赛区完成场馆改造、物资配备、人员培训等工作,全力保障赛事专业、规范、高质量举办。
赛事宣传以“塑品牌、强传播、聚人心”为目标,搭建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格局。赛事名称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江苏城市联赛”,英文全称“JIANGSU FOOTBALL CITY LEAGUE”,英文简称为“JSCL”。赛事视觉体系设计深度融入江苏特色与体育精神内核,主题口号为“城市荣耀,绿茵争锋”;赛事Logo将汉字“苏”与足球运动轨迹巧妙融合,彰显地域特色与足球魅力;奖杯以方鼎作基、茉莉花为托,象征全省13个设区市凝心聚力、共同托举足球事业发展;吉祥物“豚宝”以长江保护动物江豚为原型,通过跃动踢球的拟人化形态,生动展现江苏足球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此外,13个设区市队旗也将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
整体宣传推广工作紧密围绕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阶段,联动13个设区市,将赛事宣传与讲好江苏足球改革故事、传播江苏足球创新声音、展示江苏足球发展形象有机融合,通过多渠道、全矩阵宣传报道,努力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打造成江苏足球品牌赛事。目前,已构建国家级、省级媒体传播矩阵,对联赛前期工作与官方重点发布内容进行多轮推送,官方“两微一抖”也同步上线。为满足广大球迷观赛需求、提升赛事传播力与影响力,赛事期间,大家可通过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网络端及各设区市官方媒体平台观看赛事直播。其中,揭幕战和决赛将通过电视直播,其余比赛则采取网络直播,着力打造“全民观赛”的热烈场景。借此机会,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关注、多宣传、多报道联赛进展情况,帮助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足球振兴的城市属性。2021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遴选建设16个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强调以城市为阵地和主体,发挥其关键支撑、示范引领和探索创新作用。我省南京、苏州市入选后,在深化体教融合、完善竞赛体系、浓厚足球氛围、抓实服务监管等方面发力,探索既符合足球改革发展规律、又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足球发展路径。我们总结借鉴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在全面调研全省足球竞赛活动开展、各地足球人才队伍建设和场地服务保障等情况的基础上,决定举办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进一步提升各地足球竞技水平,更好调动各地发展足球的积极性,不断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
三是打造城市文化的精神标识。去年11月下旬,我省举办首届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共吸引近5万名观众现场观赛,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00万人。广大球迷朋友对双城对抗赛给予高度肯定,普遍认为“城市间的对抗,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交融”“对抗赛很有意义,我们在为各自城市呐喊助威的同时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希望能够持续举办下去”。这让我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足球比赛不仅代表竞技体育的较量,而且代表着城市的荣誉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决心与信心。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足球元素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持续优化体育场功能布局和服务供给,打造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前往的文化活动新场所,切实提升群众文体生活获得感与满意度。
一是构建全媒体、全流程的传播矩阵,提升赛事影响力。通过城市联赛官方媒体矩阵,向全民征集主题口号,提前发布赛事信息和赛事视频,为赛事预热、引流。精心摄制城市联赛官方宣传片,全方位展示我省13个设区市全民足球发展的良好态势。联合省内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对比赛全程高清直播,通过体验式报道、话题互动等方式,提升观众线上、线下的观赛感受与互动体验。此外,将联动主流媒体,挖掘赛事热点亮点,回顾赛事精彩瞬间,策划开展系列深度报道,不断延续赛事热度。
二是强化全民参与、全域联动的浓厚氛围,激发赛事活力。着力构建“主题化、多元化、体验式”参与体系,围绕赛事的预热、互动、延伸等重点,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传播的沉浸模式。赛前预热阶段,精心策划“我家门口的足球场”系列短视频,深度挖掘13个赛区与足球相关的人物故事,充分展现各设区市文化底蕴及足球运动发展成果,讲好具有江苏特色的足球故事。赛中互动阶段,组织球队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搭建球队与球迷零距离的对话桥梁。开展线上系列投票活动,以全民讨论、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球迷心中“最受欢迎的球星”“最精彩的进球”等,提升赛事活动传播热度。赛后延伸阶段,组织参赛球队、明星球员参与徐州“村界杯”、靖江新桥镇“长江边的村超”等特色足球赛事活动,实现竞技足球与群众足球的“破圈”融合,持续释放赛事热度,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
三是商务开发多措并举,塑造联赛品牌价值。一方面,推动联赛组委会和赛区委员会商务开发分级联动,提升商业价值。为赛区提供标准化赛事装备保障,涵盖运动员比赛服、竞赛用球、医疗包及电解质饮料、饮用水等物资。同时,建立分级商务开发指导体系,在球队冠名权运营等商业权益开发领域,通过政策指导与资源对接实现价值提升。另一方面,促进商务开发和赛事宣传协同联动,放大品牌效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围绕联赛吉祥物、潮流服饰设计及文创周边产品进行研发。通过赛事文化符号的商业化运营,有效延伸联赛品牌价值链条。在品牌传播领域,创新构建双向赋能机制。统筹各级赞助商构建品牌宣传共同体,形成覆盖传统媒体、数字平台、线下场景的多维传播矩阵。赞助商通过自有传播渠道为联赛导入流量资源,联赛平台则为合作品牌提供精准曝光场景,实现品牌价值与赛事影响力的“双向奔赴”。通过“资源互哺”的创新模式,提升联赛商业价值与品牌传播效能。
感谢您的提问。正如刚才发布中介绍的,本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共有51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在籍在读学生球员达158名、占比31%,一定程度反映出江苏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些来自校园的“青春力量”涵盖88名高校大学生和70名中学生,分别来自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7所省内高校和13个设区市的相关中学。这些学生球员都是在校园足球联赛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他们将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舞台上,与职业球员、社会球员同场竞技。
一直以来,省教育厅深入贯彻习关于“校园足球普及,还要久久为功”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小足球、大体育”理念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形成三大特色路径:一是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机制,教育、体育、足协等部门协同发力,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每年举办“省长杯”“市长杯”“区县长杯”“校长杯”四级联赛,覆盖2000余所学校、100余万学生。2024年“省长杯”校园足球各组别决赛现场直播近300场,超750万人次观看,成为校园体育现象级赛事。二是打造特色引领工程。实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六个一”行动(特色学校每人有一只足球、每日组织一次训练、每周开设一堂足球课、每个班有一个足球队、每月组织一次比赛、每学期组织一次足球文化节),建成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76所、特色学校2374所、试点县(市、区)14个、“满天星”训练营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夯实资源保障基础。近五年,各级投入专项资源,新建扩建学校运动场地600余万平方米,新增校园足球场580个,年均培训教师超2000人次,累计注册教练员1.2万名、裁判员6000余名。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江苏中学生男足和女足参加2023年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双双夺得冠军;2024年首届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足球世界杯期间,我省女队夺得冠军,男队获第四名,在世界舞台展现了江苏校园足球的青春风采。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为载体,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抓好普及。将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深度融入赛事体系,通过联赛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库、课程资源库和竞赛数据库,推动“学校+俱乐部+体校”协同育人机制落地见效。依托南京和苏州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先行经验,探索“课程标准化、训练专业化、竞赛常态化”的特色发展路径。二是加强赛事联动。推动城市联赛与校园四级联赛衔接,探索建立校园足球主客场、周末制的立体赛事体系,带动全省2374所特色学校开展“校际挑战赛”“跨区对抗赛”等基层赛事。同时,指导苏州市办好2026年第二届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进一步提升江苏校园足球国际影响力。三是深化体教融合。持续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推进校园体育场地扩容提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使用效率。加快推进“AI+体育”在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训练效能。
一是联动举办文旅活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是江苏及周边地区足球爱好者的运动盛宴。联赛期间恰逢文旅节庆和暑期文旅消费高峰,近期南京、苏州、南通、宿迁等城市的文化旅游节已经开幕,5月19日将在淮安启动2025年中国旅游日江苏分会场活动。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足球联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抓住赛事机遇、用好赛事资源,支持赛事举办地文旅部门和文旅企业积极参与、主动配套、靠前服务,在比赛期间策划专题旅游产品,推出便民惠民措施,以优质文旅供给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力争把“流量”变成“留量”、把“客流”变成“游客”。
二是联动开展宣传推广。2021年以来,我厅每年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为主题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截至2024年底,活动累计曝光量达40亿人次,实现直接消费约320亿元。2025年,我们继续与省体育局合作推出“跟着赛事去旅游”系列活动,3月底已向全社会发布全年体育赛事清单,启动以体育赛事活动为主题的宣传推广工作。同时,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文体旅奖补政策宣传力度,以宣传同频共振、活动彼此呼应,合力扩大文体旅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
三是联动释放消费活力。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通过进景区、进街区等方式,在全省文旅场所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超370项次,超45万人次参赛,带动客流超400万人次,拉动住宿、餐饮、旅游消费约38亿元。今年,我们继续坚持体育牵引、文化赋能、旅游带动,联合省体育局创建体旅融合品牌,发挥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基地和省级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发展冰雪旅游、海洋旅游、自驾露营旅游、赛事旅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主题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批各具特色的文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放大“一人参赛、全家旅游”“一日参赛、多日停留”的文体旅联动促消费效应。
在赛事承办方面,及时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局长任执行主任,各有关部委办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南京赛区组委会。秉持节俭办赛理念,利用五台山体育中心体育场作为本赛季中甲联赛举办地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其设施完备、办赛条件良好以及属地安保、医疗、交通、宣传、竞赛官员接待、球迷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优势。建立专项工作机制,邀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召开南京赛区赛前联席会和现场联合办公会,共同推动落实竞赛组织、赛事安全、宣传工作等方面要求,为赛事平稳顺利举行打下坚实基础。
在参赛组织方面,创新运动队组建方式,充分发挥南京市社会足球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公开遴选+自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招募队员,拓宽选材视野,提升人选质量。目前,南京队总人数58人,其中竞赛官员8人,包括领队、副领队、主教练、助理教练、守门员教练、队医、队务、翻译等。运动员50人,其中南京学籍学生18人、青训教练7人、现役职业球员3人、前职业球员8人,其余均为业余球员。年龄结构老中青相结合,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18岁。推动科技赋能运动队训练,专业科研机构提供科研数据保障,南京市体育医院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在较短时间内最大程度达到训练效果。
一是高起点赛事定位谋划。自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立项以来,省足协及早启动赛事规划,对全国先进业余赛事开展调研,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相关办赛经验,协助省体育局制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赛事方案和竞赛规程。联赛采用更利于全省联动的“常规赛+淘汰赛”的赛制,使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相关计算机程序科学编制赛程。运动员资格方面,面向所有热爱足球运动的人士敞开大门,让每一位怀揣足球梦想的爱好者,都能在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场上一展身手,充分激发足球运动的全民参与热情。